无为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无为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无为是什么意思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无为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一、老子的无为究竟是什么意思
1、老子的无为是指要君主不与民争,顺应民众,不妄为的意思。
2、老子的无为,并非要君主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君主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君主违反“天时、地性、人心”,不能仅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3、老子的“无为”,并非要君主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4、所以说,“无为”并非要君主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君主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君主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二、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的“无为”思想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1、前言之,老子之学,是仿天道的。所谓的道,就是一种形而上的支配万物的自然而然的法则,在我们如今看来,道是先验的,所谓的“先验”,其实是哲学的名词,就是未经检验所提出的某种认识。但是,未经过检验的,未必就对我们的认知没有帮助。比如理论物理的一些理论能预言的自然现象,虽然由于检验所要求的条件苛刻,故为未被检验,但是我们不能说理论本身是错误的。道也是这样的,这是个抽象的概念,于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是能说出来的,老子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勉强的意思。虽然是如此的抽象,但是老子想描述出这个飘忽不定但又真实存在的道,老子便提出了他自己的方法,开篇第一章便言及“无,万物之始;有,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说的就是“本质”与“表象”的事,接着他把“本质”与“表象”又统一了“同谓之玄”,“玄”就是“道”的意思。具体来认识老子认识“道”的方法,便是“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原文的意思是,把道比作母亲,把由道生出的万物比作儿子,母亲生出儿子,因有母方有子,可以知道“道”的确存在,反过来,倘了解了儿子,因儿子必然和母亲相似,故而就能更好的了解作为“道”存在的母亲了。用他自己的话就是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道驾驭着现今的万物,又因万物都遵循着道,便又可以通过万物来认识最初的道。这就是老子的认识论。通过现象看本质,因为现象必然是本质的一种体现,具体来说,现象所展现出的性质,必然有一部分,是本质所凭借现象呈现出来的。所以,老子才说“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就是说,从儿子来了解来母亲,从小的“乡”来看大的“天下”,从小的有形“万物”来理解大的无形的“道”。因此才有,“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虽然是细微的,但因细微之中也含有“道”的一部分,所有老子又说“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因此,才有了老子观“小”的“万物”所得到的许多“大”的“道”。
2、1)所谓的橐籥,实则为风箱。天上地下,便为橐籥的上下。天地之间是空的,如风箱一般。风箱自然是要鼓气的,因为其中空,故能鼓气。但是,天地作为风箱,是一次性的风箱,开合是有次数的,鼓动的越多,剩的空间愈少,说话言语就是所谓的风箱鼓气,所以才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正所谓言多必失,行多必谬。
3、2)然而,以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观点来看,“不如守中”并非提倡不言不动。如果用无奈的语境看待“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话,那么就可以知道,老子的意思是在说“乱行动,不如不行动”。“乱行动”为下策,“不行动”为中策,“慎重的行动”为上策。
4、3)如何动?天地之间必定是需要有“风”的,人的力量也必定是有限,所以应厚积而薄发,找准要害,所谓的“无为”,是在观望形式寻找要害;所谓的“无不为”是痛击要害之后的成功。言于应言之时,动于应动之处,不乱“开合”,风箱之中,空间是有限的,换言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越用越少,所以,应施行动于所谓的要害,方可有一鼓作气效果一般的,一击必中的奇效。
5、1)老子说“上善若水”。水为何是“上善”呢?从表面上看,“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其实就是在说:水在天为雾露,水在地为源泉,不与万物竞争却滋润着万物;“处众人之所恶”这句,如果在恶之后加上“之地”,就会更加明了,即使在泥泽之中,也还是水,也还是独善其身,所以“故几于道”。
6、2)有人会说,江湖泛滥使得流民失所,这水也是上善的吗?是,也不是。那么如何解释呢?“上善”就是“道”,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是客观的,是无有情欲的,天地又怎么会对人又怜悯之心呢?水又怎么会因有人居住,而不去泛滥呢?但《老子》这五千余言,终究是为人做的,不是为道做的,所以,所告诫人的,都是人所应该借鉴的。人与石头的区别就是在人有情欲;人与兽的区别就在于能够反省,又因反省而有道德。老子的学说是为人做的,所以,并非是劝导人们如天地一样的不仁,而是从不仁的天地中,别假设出一个道,“为人做事”的道。因此,使江河湖海泛滥成灾的,是道,是无情欲,是天的道,而不是人的道。
7、3)那“水”是怎么“为人处事的呢”?老子说,“居善地,心善渊”。所谓“居善地”,什么地方是善地呢?低的地方。因水向低处流,低处就是善地。这并非教导人们应消极处事,万世后退。而是说,水已经可以“利万物”,已有了大功德,而仍可以不骄不躁的甘于平平淡淡的放低姿态来对面自己、面对别人。因有了这样的心态,如此的平淡却力量无穷,那么必定心胸开阔,包纳百川,故而“心善渊”,又因“心善渊”,心如江海,所以有,百川入海的“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谷就是河流的意思),意思就是说:小河流向江河汇集,是因为江河的地势低,所以才能“王”百谷。这正是“是故圣人后其身而身先”的道理。又譬如,“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同样的道理。
8、道德经中,系统地所论述的,能窥见道的“万物”中,具体的有二:橐籥、水。若是勉强再添加几个“万物”的话,应该是这句:
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10、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11、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12、简单来说,这几句话都是在说“无”的用处。因“无”才有了空间,于是车轮能转;器皿能容;房屋能居。并非是无则皆无用,无的作用恰恰是有用的基础。
13、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天下的是非对错、曲直黑白不会孤零零的直白的显示出来。因有对的,便知道错的;因有黑的,方晓得什么是黑的;因有清明之治之世,也就有得春秋的乱世。老子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慈孝;国家昏乱,有忠臣”。有消极的一面,同时,也有积极的一面。但始终,万物是对立而生的。
14、所谓乱世春秋,老聃便是这个时代的人。任何思想,绝不会独立于周围而独立存在,即使独立存在,于周遭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其本身无意义,那也就无法流传下来了。古时的文人,是心怀天下的,老聃也是这样的人。但是,正如胡适所评价老子的学说那样,它是具有破坏性的。老聃因晓得了有美就有恶、有对就有错,那么反过来思考,如果没有美,便没有恶;没有对,也就没了错。因此,与其礼乐崩坏已至如此,那么全然不要,一废俱废,回到了原始社会,人们无欲无求,也就不会存在不好的事情存在或发生了,圣人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让万物自化。让万物自化,不加主观的干扰,于是才说,“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让“万物”与“百姓”,如同祭祀用的草扎成的“刍狗”一般,自己燃烧,不去干扰。实际上,老子的治国之策,不仅仅是“小国寡民”至于“老死不相往来”的治国之策,更是一种对天然而然的原始社会的向往,他说“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君主听从老子的教导,便应该“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只有“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这样的“无为而治”方可“无不治”。同样的启示还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因统治者有了私心,所以才会“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以至于社会动荡不安。
15、佛家所言的六识,也就是所谓的“六根不净”的六根,分别为眼、耳、鼻、舌、身、意。有此六识者,方有欲。若欲有所止,那是幸事,但人们往往毁于过多的欲望。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佛家于是讲了一个字,“空”。若从“空”的方面来看,老子的“无为”也不失为一种空,但是,佛家的“空”是心的境界,是出世法,老子的“无为”并非是要一“空”俱“空”,而是在讲“无为”但仍是要做到“无不为”的,是可出世也可入世的。更甚的是,老子在言及“寄天下”和“托天下”时所说的,因我有身体,所以能收到伤害,倘我无了身体,便没有伤害之于我可言及的了,是谓“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何患之有”。忘我者,才是大智之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懂得分寸,方“可以长久”。那么为何有人会短命呢?“以其求生之厚”。
16、总而言之,无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个人角度出发,老子所提倡的,就是回归原始,回归自然,回归本真,从废除对立的俩极着手,根本性的一废俱废,故而无欲,又因无欲无为,本着一种自然而然的“无为”的方式处理问题,方可做到“无不为”。
17、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功成身退,独善其身。
18、老子言“柔弱胜刚强”。从何得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何为至柔?水也。水能在石头上流淌,无形的事物能入缝隙之中,老子就是观察这些,方晓得以柔克刚的。于是,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提倡无为。那么具体如何做到无为呢?他接着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就是言及,不加干扰的作为一位旁观者来观察大“道”,并效仿它。那么什么是大“道”呢?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说的就是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这和儒家的《大学》中,提出的“三纲八目”很相像。前四目与修身便是独善其身,后三目与修身便是兼济天下。因此,老子的最终目的并非是“无为”,而是“无为”的循着天道,以至于“无不为”。正如河水向东流淌一般。为何向东汇入大海?因东方的大海地势低,所以才有“江河之所以为百谷王”。由此,便可以延伸。天地为何相对于人来说,可以长久?就是因为“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圣人也如此,“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老子说,遇到外力压迫时,弯曲自己才能保全自己,弯曲自己,是为了再次伸张;低洼的地方反而能积攒满满的水;东西过于陈旧才会被人更新和翻新。于是,聪明的人不去和人争一些东西,而你自然会有所收获。为什么不争而有收获呢?因为你遵守了道,避开了与人争的麻烦,若你的的确确的做得很好,便会清风自来。“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由是也哉。因此,老子方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9、老子的学说可以说,是一位悲观人的呐喊。周室王道衰危,礼崩乐坏,常年的战乱使得百姓流民时所。老子看见这些,无能为力,若是真如太史公所说的那样,老子出西域,我想也是伴着泪的。老子是一位极端的改革者,认为当时腐败的社会制度是使得天下不安的罪魁祸首,他痛恨统治者,痛恨不好的制度,于是,他甚至极端到认为,既然坏的制度是不好的,所幸不去寻找新的制度,而是废除所有的现存的制度,回到安居乐业少私寡欲的原始社会中去。这应该就是老子学说的初衷。
20、老子学说若是一味的按照极端的思想去思考问题,那么他便不会伟大。老子对于统治,因见的芸芸百姓苦不堪言,于是痛恨统治者甚至制度,所以才极端。但是他在讲“无为而无不为”时的种种论证,便是极有价值的。
21、佛,空;儒,进;道,自然。何为自然?进退自然。道家学说是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去进取的。这便是不同于释儒最大的区别。
22、如今,我们自然不能回到原始时代去,国家的建立使得人们的劳动力相对集中,对发展是极有必要的。因有法律,可以约束行为。无为而治终究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无为而无不为的社会所要求的,是人们对道有着统一的价值观,并且严格的遵守道的规定行事。可谁又能将道讲的清呢?即使能讲清,那么如何知道你的道和别人的道一样呢?这便不如法律来得直接而又稳妥。但是,老子学说,的确给予人们一种别于释家、儒家的修身启示。以退为进。这是最值得说明的。
23、汉时张良,萧何,一个惨死,一个好活。为何?功成身退罢了。汉文时的卫绾,周亚夫,一个拜相,一个贬谪。为何?不懂得柔罢了。曲则全,枉则直,少则得,多则获,兔死狗烹的结局并非不能改变,只是世人只知进而不知退。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为何能天下莫能与之争?是因天在看。莫能与之争的结果,并非是你不争的原因,更有你有利万物的能力。致虚极,守静笃,回归本真有容乃大。江河之所以为百谷王,是以下其身,礼贤下士方可更好的管理。还有如此种种,皆为大智慧。这也正是道德经虽只五千余言但仍可有魅力如此的原因罢。
三、什么叫无为的心态
无为心态,指的是看透世间万物不刻意追求的心态,以前来源于道家思想,太上忘情而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你什么都不去争不去抢,只修身养性,不断完善自己。这叫无为心态。老子的无为人生观,是要让人们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顺应自身的本性和万物的天性,不刻意去做违背道性的事情,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与自由,使人与人之间没有纷争,用一种平等而无分别的态度去对待世间万事万物。
四、什么是无为
1、无为,是一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它的核心是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涉或人为地修整事物,而是让事物自然地流动和发展。
2、这样的哲学主张思考人类对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类和自然应该达成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
3、在现代社会,无为更多地被理解为脱离功利和虚荣心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我放松。
4、在快节奏和繁忙生活中,适度追求一份无为,也许能够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五、无为文言文意思
1.不从事人为干预,而任万物自然生长之意。
《老子.第三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宋.王安石〈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诗:「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
《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轲长苦辛。」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闲事。』」
4.县名。位于安徽省芜湖县西。三国时曹操攻孙权,筑城于此,师老无功,因称无为城。宋置无为县,明时省县入州,清仍之,至民国改州为县。
5.佛教用语。非造作,非条件构成的。
关于本次无为是什么意思和什么是无为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小炎智能写作工具可以帮您快速高效的创作原创优质内容,提高网站收录量和各大自媒体原创并获得推荐量,点击右上角即可注册使用
相关新闻推荐
- 龟虽寿译文简短,(通用2篇) 2024-06-14
- 龟虽寿翻译简写,(通用2篇) 2024-06-14
-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通用2篇) 2024-06-14
- 龟虽寿一句一赏析,(通用2篇) 2024-06-14
- 龙城飞将指的是什么,(通用2篇) 2024-06-14
- 龙城飞将在,(通用2篇) 2024-06-14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的原文及翻译,(通用2篇) 2024-06-14
- 齐桓公伐楚特殊句式,(通用2篇) 2024-06-14
- 齐有倜傥生译文,(通用2篇) 2024-06-14
-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阅读答案,谣言与真相(通用2篇) 2024-06-14
- 齐人有好猎者启示,(通用2篇) 2024-06-14
- 齐人攫金翻译,(通用2篇) 2024-06-14
- 鼻的拼音,(通用2篇) 2024-06-14
- 鼠目寸光,鼠目寸光:短视思维的局限与超越(通用2篇) 2024-06-14
- 黼黻皇猷,(通用2篇) 2024-06-14
- 黯乡魂小说,(通用2篇) 2024-06-14
- 黠鼠赋朗读,(通用2篇) 2024-06-14
- 黠鼠赋文言文,(通用2篇) 2024-06-14
- 黛玉葬花,(通用2篇) 2024-06-14
- 黑暗的反义词是什么,(通用2篇) 2024-06-14
- 黑发不知勤学早的作者,《时光荏苒,勤学趁早——黑发少年的启示录》(通用2篇) 2024-06-14
- 黑云翻墨未遮山的翻墨是什么意思,(通用2篇) 2024-06-14
- 黑云压城城欲摧修辞赏析,(通用2篇) 2024-06-14
- 黎丘丈人文言文阅读答案,(通用2篇) 2024-06-14
- 黍米,(通用2篇) 2024-06-14
-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通用2篇) 2024-06-14
- 黄鹤楼诗词图片,(通用2篇) 2024-06-14
- 黄鹤楼诗意,(通用2篇)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