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表现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10-28 21:32:35
发布者:网友

其实什么叫通货膨胀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通货膨胀的表现有哪些,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什么叫通货膨胀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一、通货膨胀是指什么为什么会有通货膨胀

物价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中国2月CPI同比增长5.2%,略高于市场预期的4.9%。而1月份CPI达到5.4%,是8年多以来首次“破5”。2月份的CPI尽管有所下降,但依然破5,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显然是受到2月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那么,疫情是如何具体影响物价的?未来物价走势如何?

我们先来看一下疫情是如何导致了2月份继续高涨的物价。2月份物价主要呈现了两个特征:食品价格涨幅较大;非生活必需品供需两衰。

首先,1-2月平均来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3%,涨幅比去年同期高20个百分点。

其次,国际油价2月份大幅下跌,带动国内汽油等能源消费品价格比上月普遍下降。

第三,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由上月上涨0.5%转为下降0.1%;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从1-2月份平均来看,物价变化延续了前期的结构化特征:必选消费上涨、可选消费下跌。

食品价格上涨较多的主要原因,从供给方面看,主要是各地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交通运输管控措施,部分地区物流不畅;人员短缺造成物资配送难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部分企业和市场延期开工开市,一些产品生产和供给受到影响,难以及时满足市场需要。从需求方面看,受“居家”要求与“避险”心理等因素影响,有些地区出现了“囤购”的现象,部分地区出现抢购方便面、肉制品和速冻食品等易储食品现象,甚至波及到其他食品,助推价格上涨。

抛开货币因素暂且不谈,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是供给和需求的匹配程度。同时,对于中国,猪肉价格和石油价格是中期和短期内影响物价的关键因素。

正如下图所示,猪肉、汽油价格与CPI走势高度关联,尤其是在2019年之前。2005年以来,一共出现过两次猪价和油价同时上涨的“猪油共振”局面,这两次也分别对应着CPI的大幅上扬。

因此,分析疫情之下2020年上半年中国物价水平,有两个视角:猪价油价的变化、供给和需求的匹配。

对于第一个视角,2020年以来的情况正在发生着改变:首先,猪肉价格在持续高涨的情况下,老百姓消费猪肉的比例在降低,导致猪肉价格在CPI中的权重有所下降。这样一来,尽管猪肉的供给并未明显改善,猪价还存在较大上涨压力,但猪价对CPI的影响却在削弱。而油价则在近几日沙特和俄罗斯谈判失败后闪崩,一路跌到30美元/桶左右,但这样的价格显然不是美国等世界主要产油国所能接受的,3月下旬欧佩克国家还会再开一次会,据传特朗普也在私下协调相关国家,想要谈拢一个产量协议。预计上半年油价会出现有限幅度的反弹。

对于第二个视角,我们认为供给端的复苏可能比需求端更快。因为,上游产业的机械化程度高,价格弹性往往比下游更大,这意味着上游产业调整产量的能力更强,价格略微上涨,产量就能显著回升。同时,复工复产范围持续扩大的情况下,供给端将先于需求复苏。不过,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加大了全球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这对供给形成了掣肘。

但需求端可能会出现个别领域的爆发,导致物价维持较高水平。例如,各地重大基建项目建设迅速转热。当前已有十几个省份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金额接近30万亿元。尽管这些资金是在多年内完成使用,但边际上基建投资很可能成为需求端的爆发点。

由此,在两种力量拉扯下,上半年物价走势很可能是这样的:“猪油共振”概率小,物价稳定有基础;供给端复苏、需求端有爆点,供需同时复苏;CPI同比会由5%稳步下滑,但仍然在上半年维持3%以上的水平。

基于我们对上半年物价的预测,中国当前的物价上涨能否被称为通货膨胀?或者是否形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在任何国家,影响通胀的因素有两个:(1)货币的宽松程度;(2)供给和需求的匹配程度。从上述这两个因素来看,现在的物价涨势不能表明通货膨胀的趋势已经出现。

首先,中国的货币政策绝不搞“大水漫灌”,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概率极低,长期中更不可能形成货币泛滥的趋势。因此,货币因素推动的通货膨胀几乎不可能。

其次,根据上述的分析,上半年中国应该会呈现供需同时复苏的态势,尽管复苏节奏不同,但绝不可能出现总需求持续超过总供给,即“经济过热”的现象。因此,物价持续、不可逆上涨的可能性也很小。物价在某些时间、某些领域的较高幅度的上涨并不是通货膨胀,相信市场会在未来能够形成这样的合理预期。

二、什么叫抗通胀

1、抗通胀顾名思义就是能较好的抵抗通货膨胀影响。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2、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3、随着物价的上涨,某些行业也跟着收益,如食品行业,农产品行业具备了抗通胀的特点,属于抗通胀行业。

三、通货膨胀有什么好处什么坏处

1、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问题,经济学界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主要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促进论;通货膨胀会损害经济发展的促推论和通货膨胀不影响经济发展的中性论。

2、促进论者认为通货膨胀具有促进产出增加,实现经济增长的作用。其理由是:

3、(1)在通货膨胀中政府作为最大的债务人可以减轻一定的债务负担。此外,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政府也可以获得追加的财政收入。如果政府将通过通货膨胀获得收入全部用于实际投资,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民间投资不因政府投资的增加而减少,那么这种通货膨胀性的政策就会因增加了投资而增加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4、(2)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产品价格的上涨速度一般总是快于名义工资的提高速度,因此,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而这又会刺激企业扩大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5、(3)通货膨胀通常是一种有利于富裕阶层的收入再分配。富裕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比较高,因此,通货膨胀会通过提高储蓄率而促进经济增长。

6、促退论与促进论恰恰观点相反。促退论者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低效率并进而损害增长。其理由为:

7、(1)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持有货币会遭受购买力下降的损失。为此,企业和居民都会尽力把现金转化为实物资产或增加目前的消费,致使社会储蓄率下降,从而使投资率下降和经济增长率下降。

8、(2)在持续性通货膨胀过程中,市场价格机制将遭受严重破坏,企业和居民面对不断变化的价格将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出现资源误配置现象,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9、(3)许多国家实行累计税。在发生通货膨胀时,企业和个人将因为名义收入的提高而承担较高的税赋,这会影响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10、(4)如果通货膨胀超过一定时间,企业和居民便会产生预期,造成物价与生产成本的螺旋式上升,形成恶性通货膨胀,并有可能导致经济的崩溃。

11、中性论者认为,由于公众预期,在一段时间内他们会对物价上涨做出合理的行为调整,从而使通货膨胀各种效益的作用就相互抵消,因此通货膨胀对产出、对经济增长既不会促进,也不会损害。

12、我国大度分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只是在开始阶段的极短时间内,而且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就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只有危害,而没有促进作用。

13、即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效应。由于经济处于有效需求不足、实际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的状态,可以通过通货膨胀,增加投资,提高货币供给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14、通货膨胀时期,名义货币收入和实际货币收入之间产生差距。只有剔除物价影响,才能看出人们实际收入的变化。由物价上涨所造成的所得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所得分配效应。

15、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资源会在不同的主体间转移,使得主体的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量发生变化,导致资源的重新分配。一般来说,小额存款人和债券持有人最易受通货膨胀的打击。

关于什么叫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的表现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小炎智能写作工具可以帮您快速高效的创作原创优质内容,提高网站收录量和各大自媒体原创并获得推荐量,点击右上角即可注册使用

小炎智能写作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