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什么然而止 什么而止四字成语

发布时间:2023-11-01 06:31:56
发布者:网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成语什么然而止,以及什么而止四字成语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什么什么而止的四字成语

1、应该是“适可而止”。适可而止(拼音:shìkěérzhǐ)是一个成语,适可而止指做到适当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常用于比喻做事恰到好处。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乡党》:“不多食”宋·朱熹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2、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适可而止”。运用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所以然者,由我王能恤民力,适可而止,去其醉饱过盈之心故也。”

二、什么而止四字成语

1、差不多就行了,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例如,不要一味的追求太过完美,应当适可而止

2、遇到山丘就停止。比喻遇到困难、挫折就停止不前,不求上进。

3、成语解释: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

4、佳然是指声音突然就停止了,显得有些突兀

三、仰山而止的意思

1、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2、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3、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4、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5、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7、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四、一什么而止成语填空

1、戛然而止,读音:[jiáránérzhǐ]

2、释义: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3、①上课铃响了,教室里的喧闹声戛然而止。

4、②看到老师突然进来,他肆无忌惮的大笑戛然而止。

5、③当我用手电照过去时,对面的脚步声戛然而止。

6、凛然不屈,读音:[lǐnránbùqū]

7、释义: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

8、①这一字之改,可以说是“笔力千钧”,反映了郭老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透视出凛然不屈的壮阔襟怀,这给我印象很深。

五、一什么而止成语最好

1、有很多成语可以表达“一什么而止”的意思,例如:

2、-适可而止: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3、-中道而止: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

4、-如丘而止:遇到困难则停下来,不求上进。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哦。

——————————————小炎智能写作工具可以帮您快速高效的创作原创优质内容,提高网站收录量和各大自媒体原创并获得推荐量,点击右上角即可注册使用

小炎智能写作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