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的俗名叫什么?马黄的做法

发布时间:2023-11-05 21:14:31
发布者:网友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水蛭的俗名叫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和马黄的做法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马黄的做法

先将干稻草扎成两头紧中间松的草把,然后将生猪血(每亩大田用0.5公斤)注入草把内,横放在大田进水口处,进水不宜过大,一般以水能通过草把慢慢流入大田为宜。让水慢慢冲洗猪血成丝状漂散全田,利用血的腥味把田中水蛭引诱到草把中吸取尚未流出的猪血,待水蛭吃饱、身体膨大时,就很难再爬出来了。放入草把后4至5个小时即可取出草把,收取水蛭。如无生猪血,也可用鸡、鸭、鹅等畜禽的血液代替,也能收到同样效果。

二、马黄的习性

1、马黄属冷血环节动物,,它主要生存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

2、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马黄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

三、养殖马黄怎么样

蚂蟥,学名水蛭,是贵重药材,世界上很多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蚂蟥入药的习惯。蚂蟥主要作用:一是逐恶血瘀血,二是破血积聚,用于治疗妇女血瘀经闭、子宫积血等症。当今以蚂蟥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如大黄虫丸、韩氏瘫速康、百劳丸、圣喜血栓心脉宁等,均已投入大批量生产,且供不应求。仅国内每年对蚂蟥干品需求就达数千吨。日本、韩国很早就依赖着从我国进口蚂蟥。

随着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加上近年来对蚂蟥的掠夺性捕捉,使野生蚂蟥资源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入药需要。由于货源奇缺,现在不少地方开展人工养殖。蚂蟥生命力强,繁殖极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每次产卵繁殖60~90条小蚂蟥),易于饲养管理。人工养殖蚂蟥,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效益高,一亩水面养殖池,可收获成品400公斤,价值2万元以上,确为广大农村户的卓有潜力的稳当的致富门路。

1.适应性强药用蚂蟥对生物的环境变化适应性特强,全国各地都可养殖,不论高山平原,药用蚂蟥均能适应。也可利用房前屋后、庭院、阳台、水塘饲养。

2.有惊人的耐饥能力药用蚂蟥虽性贪食,摄食量大,但耐饥力特强,即使长期挨饿,也毫不恐惧。

3.饲养技术容易掌握药用蚂蟥喜食无脊椎水生昆虫,如将水生昆虫按比例与药用蚂蟥混养,就不必专门投食,只要将水质管理好,即可生长得很好。

4.药用蚂蟥体大,一般比普通蚂蟥大几十倍。

5.用工少,男女老少利用业余时间都可养殖。

6.蚂蟥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只要引进优良种源,即可年复一年的自行繁衍。

1.选址建池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宽3米,深1米,长不限。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栖息。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水坑、荒塘、池塘养殖。进排水进口都要用铁丝网或用塑料网布栏住,以防蚂蟥外逃。

2.苗种投放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俗称牛蚂蟥)为好,此处也可投放茶色蛭。金钱蛭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苗种投放标准为每立方米可放养1万条左右。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20~30克最好),样的蚂蟥产卵量多,孵化率高,放养10个月即可加工出售。

3.饵料喂养蚂蟥主食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蚂蟥自由取食。动物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具体作法是:把猪牛羊等动物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来,吸食后自行散去。

4.管理技术一是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二是越冬管理。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放完水,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10~15公斤,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冬季保温池气温15℃以上时,蚂蟥就能摄食生长,以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饲养的目的。饲养池水温在15~30℃时,蚂蟥生长良好,在10℃以下停止摄食,35℃以上影响生长。

5.繁殖蚂蟥繁殖快,再生力很强。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产卵期。人工养殖的蚂蟥,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形。每条蚂蟥一次产茧4个左右,茧产出后约16~25天孵化出小蚂蟥,每个茧内可出13~35条。小蚂蟥呈茶黄色,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长。

6.运输运输蚂蟥通常采用随身带运法。具体方法如下:在网纱袋里放些水草,将蚂蟥装入后,扎紧袋口,再装入篓或箩筐内,即可运走。

(1)水烫把捞出洗净的蚂蟥,集中放入盆等器皿中,将开水突然倒入,热水淹没蚂蟥2~3指为宜,20分钟左右待蚂蟥死后,捞出放在干净的地方晒。

(2)石灰法把捞出洗净的蚂蟥投入石灰中埋20分钟,然后取出晒干或烘干,筛去石灰粉即成。

(3)酒闷法可将高度白酒倒入蚂蟥,能淹没即要。

(4)生晒法将捕得的蚂蟥用铁丝穿起,悬吊阳光下直接曝晒。

以上方法,供参考选用。另需注意的问题:

(1)水烫法在晒的时候易起潮,可边晒边用铁钉或竹尖放气。

(2)要选晴天。阴天无法曝晒易腐败变质。如突然遇阴雨,无法曝晒,要放在铁器上用火烤干。但不可烤糊烤黄。

(3)晒干的蚂蟥装入塑料袋内密封,以防吸潮变霉。干度标准以手能折断为佳,鲜干品比例为:大蚂蟥约7公斤左右可晒1公斤干品,小蚂蟥约8~10公斤可晒1公斤干品。

优质干蚂蟥标准:呈自然扁平纺锤形,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质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有光泽者为佳。贮藏时,要置于干燥处,以防虫蛀。

蚂蟥养殖技术:水蛭,俗名蚂蟥、马鳖,属环节动物门,蛭纲,颚蛭目,水蛭科,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我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捕捞自然苗种,首次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功。北方地区因苗种和技术原因一直未有养殖。我们在总结和指导近年数个养殖个案时,提出了一套适合北方地区水蛭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生活习性:水蛭属冷血软体动物,在我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2、繁殖习性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生活史中有"性逆转"现象,存在着性别角色交换,一条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妈妈,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交配后一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出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约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水蛭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它适温性广,耐饥耐旱,可生活在各种水域中。一般性的湖场、渔塘、涝洼地、稻田、河沟、房前屋后闲地,皆可因地制宜,建池养殖。规模养殖应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避免逃跑的地方建池,也可选择各种渔塘或涝洼地改造利用。为管理方便,池塘面积不易过大,水深一般1米左右,在池的对角处各设一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投放部分石块,瓦片或树枝,供其栖息用。在生产中,我们利用废弃的河沟,挖掘隔断,建成大小不一的串联性池塘,每2-3池为一组,将二池共用池埂挖断,留出进排水通道,既可活跃水体利于交换,又便于管理和收获,收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1、捕获天然种蛭自繁。在水蛭活跃频繁出现的7-10月份,从天然水域中捕取成蛭作为种蛭,放入一定水体中保种越冬,次年水蛭即可自行繁殖。体长6cm以上的成蛭条件适宜,可年繁三次左右,自繁自育是便捷省力途径和发展方向。繁殖时可一次投入相当数量的螺蛳,一般每亩25-30kg,并调配控制好水质。孵幼期每5-7天投喂一次,开始时饵料用熟蛋黄揉碎泼洒,中后期用动物血拌麸皮、花生壳粉或鸡猪饲料投喂,其技术简单易行。

2、购种。到人工养殖场选择大小整齐、活跃有力,伸曲有度的幼蛭作苗种。

3、放苗。根据不同的养殖条件,可选择不同的放苗密度,条件好的小水泥池精养最高可放1000-1500条/平方米。根据经验,0.3-2亩左右的池塘养殖,每池可一次性投足100-300条种蛭即可自行繁殖。幼蛭一般120-150天即可达到性腺成熟,北方地区当年投苗当年可繁殖第二代,种蛭亲体年繁2-3次,个体产卵300粒左右。

1、投饵。天然饵料种类以淡水螺类、蚯蚓及部分昆虫为主,规模养殖辅投各种动物血、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的秸秆。池塘养殖可投放一定数量的野生螺蛳或福寿螺,量一般为0.05-0.1kg/平方米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与水蛭共生共长,供其摄食。放螺数量不宜过多,过多则与主养品种争夺生存空间,主客易势。投喂动物血或拌饵投喂时,应注意间隔投喂和及时清除剩饵,天热时更要注意,以免污染和败坏水质,影响水蛭生长。

2、日常管理。水蛭病害极少,以调节水质为主,水蛭虽然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但水环境变化过大或变坏,则影响其生长和繁殖。养殖过程中,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之间,过肥过污的养殖用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一般水体中溶解氧应大于0.7mg/L,出现缺氧,小水体可通过人工淋水解决,较大的水体要及时注入新水或换水,在夏季高温季节保持较为清新的水质十分重要。

受地域影响,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m,东西向,长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和为次年准备足够的蛭种。

1、捕捞方法:水蛭的收获捕捞办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定置网捕捞;(2)拉网捕捞;(3)排水捕捞;(4)机械捕捞。

2、加工方法:(1)石灰掩埋法:石灰混匀蛭体,埋20分钟左右,晒或烘干,筛去残粉。(2)水烫法:将刚烧开的沸水倒入集中放置水蛭的容器中,加盖密闭30分钟后,捞出水洗晾晒。(3)碱烧法:将食用碱粉搅拌水蛭,或用手翻动揉搓,使其收缩致死后用水冲洗后晒干。(4)生晒法:用细铁丝横穿水蛭,在阳光下直晒至干。

水蛭作为一种名特优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易推广、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且一次引种,多年受益,适合城乡各种规模和方式进行养殖。在目前天然水蛭极度短缺和市场需求猛增的情况下,发展人工养殖势在必行,效益明显,是广大城乡人民的一条快速致富之路,极具养殖前景和发展空间。来源:《中国农村科技》

水蛭养殖池的建造水蛭池的建造要根据养殖户的投资大小来确定饲养池的模式,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①小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修建宽3米,深1米的池沟,长度不限。也可建若干小池共硬,池埂宽40厘米,每一池内设出、入水口。池中间必须有50—100厘米宽的产卵平台,平台与水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平台上面堆放一层20厘米厚的腐殖土壤。作为水蛭产卵繁殖的场所。水位50—60厘米为宜。

②大型养殖池的建造大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情况而建成不同的规格的池子。如果水源不方便,还可以在池的底部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池底应放入适量的河泥,以增加水的有机质含量。水中栽植一些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水中含氧量。池岸上最好再埋上一圈尼龙网纱(高0.5—0.6米),用以阻挡蛙、蛇等天敌进入养殖池。为了防止夏季水温过高、光线太强,可在池的岸上栽培垂柳等树木遮阳。

水蛭的繁殖水蛭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每个成熟的水蛭都有生殖能力。虽然说水蛭是雌雄同体,但必须经过异体受精才能繁殖。水蛭交配一般在1—2.5厘米的小石块、杂物或潮湿的土壤下面进行。交配时两条水蛭的头端方向相反,各自的雄雌性生殖器正好对着对方的雌孔。在交配后一个月开始产卵。产期为4月中旬到8旬上旬,平均温度在19—24℃之间。茧产出后经16—25日卵出幼蛭。在人工养殖情况下,要提高水蛭的繁殖成活率,把卵茧选出来,放在适宜的环境下集中卵化。水蛭饲养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水蛭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水质要求肥、活、清,含氧量充足。如出现水质恶化时,要及时逐渐更换净水。

②投食。幼苗期即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向水面泼洒猪血或牛血,供小水蛭吸食,青年蛭和种垤可投食活的河蚌或田螺供水蛭吸食。

③水温。水温应保持在15—25℃,低于10℃时停止摄食,高于30℃时,不利于水蛭生长发育。

④防治农药、化肥及水质污染。养蛭池周围最好不要有农药及化肥出现。同时不要有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渗入、排入养殖池内。

⑤保持池中产卵平台土壤潮温,防止干燥,为水蛭的繁殖创造良好条件。

⑥冬季越冬期间要防止水蛭受冻害。水蛭多在浅土或枯草叶下越冬,很容易因突变的寒冷天受冻而死。因此,越冬时在池边近水处加盖一些草苫或玉米秸杆等。

怎样进行水蛭的孵化管理?在水蛭孵化阶段,要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保持差距3—5厘米。幼水蛭孵化后2、3天后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3天后即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取食蚌、螺狮的血液和汁液,在一个蚌、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水蛭生产迅速。怎样进行水蛭的捕捞与加工?用稻草等秸杆作物扎成小捆,以畜食浸泡后放入池中,水蛭闻到后,会聚集在草捆上,将其捞出,可用香烟丝和水兑在一块,放入盆中,将水蛭放入盆中,十分钟左右,水蛭变死亡,立刻捞出。自然晒干即可。可用石灰掩埋20分钟后,待其死亡后取出晒干,干品要求干净整齐,无杂质,以整条水蛭自然扁平,头部应隆起,质脆易折,断面呈胶质状并有光泽为最好。

四、马黄人工怎么养殖

大规模养殖马黄,要选择排水方便、避风向阳的位置建池,宽约3米,深度1米,长度不限,池底需要放入石块和树枝,为马黄提供栖息的地方,如果小规模养殖,可以选择池塘、水坑等。

选择生长健壮、体型大的马黄投放在池水中,每立方米可以放1万条左右的马黄,并且其喜欢温暖的环境,一般选择在早春进行投放,到了10月份,就可以在市场上售卖。

马黄在生长期间需要为其提供大量的食物,可以在池中投喂螺、蛙、蚯蚓等,还可以喂养动物血,动物血一般每星期喂养一次,注意在喂养完成后,要将残渣清理干净,以免感染病害。

马黄在养殖时,要注意调节水质,即使其可以在污水中生长,如果养殖的密度过大,一定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并且还要保证水中有一定的溶氧量,含氧量低于每升2毫克时,马黄会出现不安的情况。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小炎智能写作工具可以帮您快速高效的创作原创优质内容,提高网站收录量和各大自媒体原创并获得推荐量,点击右上角即可注册使用

小炎智能写作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