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通用2篇)

发布时间:2024-06-11 16:52:11
发布者:网友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通用2篇)(图1)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篇1)



2023年春季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惆怅(chóu) B. 倔强(jué) C. 濒临(pín) D. 氛围(fèn)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嶙峋 狡黠 相形见拙 B. 旁鹜 慰藉 锋芒毕露

C. 伫立 诀别 张惶失措 D. 玷污 亵渎 根深蒂固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B. 对于名利,他总是漠不关心,更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工作。

C. 这篇文章语言华丽,内容空洞,给人一种味同嚼蜡的感觉。

D. 他在比赛中失误频出,让教练叹为观止,十分失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使至塞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的是诗人______归隐生活的闲适情景。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桃花源记(节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缘溪行:______

芳草鲜美:______

将“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理想?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1题。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文章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为什么“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

分析文中画线句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背影”这一意象的理解。

第三部分:写作(45分)

五、作文题

题目:心中的风景

要求:(1)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写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以上是本次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的模拟试卷,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写作能力。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认真作答,展现自己最好的水平。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通用2篇)(图2)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篇2)



2023年春季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旖旎(yǐ nǐ) B. 拮据(jié jū) C. 冗长(rǒng cháng) D. 莅临(wèi lín)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 这篇文章语言平淡无奇,读来味同嚼蜡。

B. 尽管证据确凿,他仍然信口雌黄,企图混淆视听。

C. 她在舞蹈比赛中表现得栩栩如生,赢得了满堂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请默写出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名句:“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请简要赏析“疑是地上霜”一句的妙处。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0分)

四、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问题。

(原文略)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缘”、“异”的意思。

(2) 翻译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概括桃花源人的生活状态。

五、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背影》,完成问题。(朱自清)

(原文略)

(1) 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赏析文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细节描写。

(3) 为什么“我”看到父亲的背影会流泪?

第三部分:写作(共70分)

六、作文(70分)

题目:《那一瞬间,我长大了》

要求:(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2) 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 注意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以上试卷设计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题目设置由易到难,既包含了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检测,也有对文学作品深入分析的要求,最后通过作文考核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意表达。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通用2篇)(图3)

——————————————小炎智能写作工具可以帮您快速高效的创作原创优质内容,提高网站收录量和各大自媒体原创并获得推荐量,点击右上角即可注册使用

小炎智能写作

相关新闻推荐